心有菩提:智慧于心间,何苦求其形
2016-02-25 信息来源:网络 作者:编辑:禅艺会
相传明朝年间,有位秀才乡试屡试不中。此次乡试放榜亦名落孙山。愁闷之余,信步来到一古禅寺。秀才无心参禅,亦无意阅览佛法和风光。唯呆立一古松下,口作吁叹之声。
寺内方丈见此情境,合十问曰:“施主莫非为榜上无名而惆怅?”
见秀才面露惊愕,方丈拈须一笑:“施主着儒生衣冠,放榜之日面露愁容,必为榜上无名而负寒窗之苦。”
秀才面露羞愧之色:“老方丈所猜不错,学生十年寒窗,九载遨游,读圣贤之书,习兵法列阵,非为功名利禄,实为自幼立下鸿鹄之志,而今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为此羞愧耳。”
方丈思忖片刻,手指秀才身后之树问曰:“书生识此树否?”
秀才愕然,良久乃语:“此非百年古松乎?”
方丈摇头而笑:“在老衲心中,此即菩提佛宝!”
见秀才惊愕更甚,方丈淡然而语:“老衲自幼参习佛法,以求修成妙果,普度众生。然每日口诵菩提心经,心却无菩提之相,不明口诵之菩提为何物,何形何状,枝叶如何。思无所成,终至入魔之相。吾师见之,引老衲来至此古松下,指古松诫曰:‘菩提无相,古松有物。心有佛法,有普度众生之念,则古松亦菩提。何苦求其形耳?’”
语至此,引书生至禅房,提笔写下:“菩提心中树,无枝无叶奇。悟到自然处,古松亦菩提。”
秀才顿悟,躬身拜谢。
传秀才自此投笔从戎,投军抗倭大帅戚将军处,终觅报国之门。
其实世间之事,皆此道理。往往道路看似山重水复,只需湾头稍转,便发现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