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药局:拔苦济世,贵生度人
问道武当山 养生抱朴堂
晋代道医葛洪说:
“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
古之道寄于易,易医相通,
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
古之道医者,援医入道,
以医传教,借医弘道;
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
以术治身,行道施医。
缘起
道医
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
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
其代表作以现存的
《黄帝内经》最具有代表性。
是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基本理论、
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核心内容,
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
“道医学”流派。
武当山自古便以“武”“易”“医”文明于世,
“武当武术”,“周易文化”,“武当道教医药”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表之一,
已成为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和唯一性的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极强的国际号召力。
“武当道教医药”
是道教体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在东方医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
是真正标本兼治的医学。
“武当道教医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自古就有“十道九医”“大医治未病”之说。
建制
武当山
早在唐代就已设立健全的医疗机构
完备的医事制度,
并以多年行医治病经验为基础,
在历代道众不断的专研和努力下,
配制出道医秘传古方,千年传承。
在宋代以前,
武当山远离喧嚣的井市,
不被统治者重视。
这里山高壑深,林木茂密,
药用资源繁多,
秀美的自然风貌,宜人的气候,
吸引了无数
隐居、修真、炼丹、采药者。
南朝《南壅州记》说:
“武当山广三、四百里……
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
绵绵不绝的修道者来到武当山,
他们不但带来了养生术和其他方术,
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
为了追求所谓的长生不死,
他们不断地收集药物
并鉴别药物的种类和性能。
道教出现后,
修真的神仙方士衍化成道士,
替百姓画符祈祷、治病解厄
成了扩大道教影响的一种方式,
治病当然不仅仅是用符水,
也需要医药相配合。
道教的追求长生和治病解厄,
直接促进了古代医药学的发展”。
发展
“武当药局”形成后,
历代道士
在草木丹药、内丹术、疾病防治等方面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武当著名道士中有不少精通医术者,
如张三丰,后人称其武术击技,
气功吐纳,识药通医,无一不精。
上图为:武当山著名道医陈抟老祖
所书“福、寿”二字拓版
(原字在武当山南岩宫景区)。
嘉靖年间,
武当道医曾抱一
研制出“八宝紫金锭”,
该药治疗小儿高热惊风疗效独特,
几百年来盛名不衰。
经过后代道医的不断探索,
“八宝紫金锭”的应用范围拓展到
治疗癫痫、昏厥、伤食、
惊风、毒虫咬伤等病症。
上图为:八宝紫金锭
同样声名远播的
武当道药“万银锭”、“黄龙洞眼药”
也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
它们和“紫金锭”一样
被奉为武当神药,
在香客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上图为:万银锭
明末以后至民国时期,
由于战乱和统治阶级的压制,
武当宫观殿宇多遭焚毁,
武当道教开始走下坡路。
与此相反,
“武当药局”在复兴武当道教的各种努力中,
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医学
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
武当山历代道众本着“以医传道”的理念,
惠及无数百姓,
但因受兵火之祸或其它原因,
药局事务亦屡有断续,
至上世纪初便基本中断。
现如今,
武当山多年来,
组织道医、中医药方面的专家,
对武当山道教医药,
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理和挖掘 。
2016年,重新恢复武当药局建制,
陆续公布千余方武当养生秘方,
造福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