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是轻俗社会的救市良方
王阳明的心学成为热点已经有十数年,这种社会现象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的苏醒,反观这十年个人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便是此种印证。
或许我们都未曾发觉,心学已经掺杂在我们的社会意识当中,走上了一个繁荣却矛盾的时代。
创立了现象级综艺《奇葩说》的马东说。他自己生命的底色是悲凉。
《吐槽大会》上那个风趣的李诞也说,他只会做别人眼中的人,让他做自己,他活不下去。
王阳明是个很有趣的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生来就是个熊孩子。除了正经的科举八股,他什么都学。小时候沉迷象棋,后来又学习词章之学,九岁开始学习道家,青年时又外修武术内修兵法,此后又慢慢接触儒学和佛学。
但如果他不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经冶这些学问,我猜肯定没法融汇贯通,形成那独一无二的心学。
王阳明最有趣的应该就是他格竹子的故事。
王阳明从小就志向远大,很早就立下了要成为圣贤的志向。这个志向有多夸张呢,假如你小学时跟老师说,老师我的梦想是做国家领导人,肯定会让身边人都吓一跳的吧。
但是国家领导人几年就换一届,而圣贤上下五千年也只区区数位,绝大多数还都是在遥远的春秋战国当中。
但王阳明把这个理想告诉老师的时候,他的老师居然一本正经地告诉他,想成为圣贤就当格物致知。他老师肯定是南宋理学的信徒,把朱熹的道理常记在心里。
王阳明一想,嘿,有办法成为圣贤了,那可得去试试格物致知的办法。
他去格了一只竹子。
他盯着竹子,竹子啊,竹子,你有什么道理。
竹子没有睬他。
他没放弃,他盯着竹子格了好多天,终于体力不支昏倒了过去。
醒来后,他意识到不对了。格个竹子都这么费劲,天下外物那么多,要理解它们内里的道理得到什么时候去,此路肯定不通。
在那个程朱理学掌握思想界的明朝,绝大部分人都活的战战兢兢,用礼教约束自己。
在明朝这数百年的历史河流里,只有王阳明一个人活得这么活泼有趣。
也许正是这种性子,才让他提出了心外无物的观念。
我的心是一片澄澈的海洋,世界万物都是我内心的观照。我哀伤,那枯叶也变黄。我欢笑,黄鹂也雀跃地歌唱。
外物不是身体的拘束,我心才是灵魂的嫁衣。
我对心学最大的感触并非来自他的学问,而是王阳明有趣的心。
我们也一样啊,人生可以无趣,但人一定得有趣。
不为外物所束缚的一颗活泼的心,是我们适应一个嘈杂繁琐社会的独家法器。
2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龙场悟道后的王阳明,在贵阳学院讲学时第一次提出的思想。
知行合一经常被粗糙地误解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其实还是有些不同。
知是指良知,人与野兽的区别就在于能够辨别善恶,做出合理选择。当良知不为私欲所蔽而显现的时候,在王阳明看来就是行了,也就是头脑中有念头出来的的时候就已经是行了,并不一定
要求非要用行为表现出来。
王阳明将知行合一在他用兵的时候用了出来。
王阳明是个兵不厌诈的人,总是出奇兵,很少跟别人正面对冲。
剿匪的时候给山贼们送金子,让他们进城跟妓院里的姑娘们聊聊人生。
平叛宁王的时候,声东击西直捣宁王老巢,在战场上给宁王的士兵发免死的小牌子。
为了安抚找茬的东厂太监,他将太监投敌叛国的证据还给他们,作为和解。
这些攻心的小伎俩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特别好用。
而这一切的行,正是他前半生那些无用的知换回的报答。所有的学习都不会是徒劳无功的,它们会积淀在你的内心深处。
所以不要去说义务教育数学有什么用,数学会让你的理性思维觉醒,让你变得更加理智。
王阳明是一个出世能研究学问,入世圆滑练达的人,在各种关系上都处理得很好。
在那个君王死社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明朝。他没有落入程朱理学的僵化,而是开拓了心学里的灵活。
只要你的心向光明,那么你的手段只是处事的技巧而已。
也正是心学如此,那些年厚黑学,狼性这些开始成为职场里常常会提到的东西。
王阳明的思想虽然高屋建瓴,但是学的人多了,一落到实处,很多人就开始只关心这思想能在自己的心房里建个怎样的桌角。
大家都从这种社会意识里明白,想要活的更好。把自己变成社会需要的样子会非常方便,而心学告诉我们,只要你恪守内心的平静,那并不违背良知。
是虚伪么?不,是长大了。
我们可以用很多的方式描述现在社会的不好,功利,自私,利益。但是该逃避么,躲到什么地方去寻求心里的宁静?不是的呀,它始终在那里,我们还是要学会和他相处的。
我们为了房子车子,升职加薪,为了家庭,为了父母,带上了不喜欢的面具,活成了不喜欢的样子,我们内心会不断纠葛,而心学是舒缓此时压抑的一剂药方。
我们活在世上,又怎么可能活的不世俗。
在轻俗浮躁的社会里,我们用心学来消解痛苦,复归平静。
非要跟意识形态死磕是很愚蠢的,哲学和历史是让我们用来更好地活在当下的东西。
3致良知
然而,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还是致良知,是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内核。
一次,王阳明讲学的时候,一个名叫徐樾的弟子说他明白了心学的真谛。王阳明让他举例子说几个,徐樾说了十几个,都被王阳明一一否定。
徐樾开始怀疑自己了,思考自己是不是学了个假心学,买了盗版的参考资料。
最后还是王阳明点醒了他:你太执着于事物。船里的蜡烛是光,天际的星辰是光,湖面的波纹也是光。光不仅仅在烛火之上。
是呀,当你心有良知,那所有的地方都是光明。反过来一想,如果你一直觉得世界晦暗,那么错的一般不是这个世界,而是你的心态出了问题。
在当下,粗糙的心学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社交媒体活跃的今天,太多的大V在网上振聋发聩,他们认为这是良知。
他们努力将内心的良知表现了出来,却再也难落到实处。
他们认为心外无物,不断发表着一些来自内心的独特观点,我承认它让思考变得丰富,但很多实在可疑,经不起推敲。
他们彰显着自己真实的内心私欲。
这是粗糙心学的弊端,我们收获了心学的利益,但也得正视它的不良。
大部分人都还是难以摆脱这点束缚。要知道,知行合一的知是良知啊,是不为私欲左右的良心。
私欲是困兽,当你第一次觉得为了私欲耍点阴谋手段的时候,笼子就被打开了,你的良知已蒙上尘埃,很难再复归平静。
而王阳明在处世的态度上虽然很圆滑,但他从来没有为私欲,他的内心非常通达。
我们可以欺骗天下人,但是千万不要欺骗自己。你欺骗别人,会有人信也会有人不信,但你欺骗自己,你却需要用一生去努力说服自己。
我们的人生匆匆数十载,即使我们的身体变得世俗,长出了啤酒肚,挂上了和善的伪笑,但是只要我们在一生归寂之前,能像王先生那样说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那就是我们对此生最好的诠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