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庄子》: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内心的投射
最近很流行一段话:你眼中的你不是你,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正所谓“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庄子说,吾生宇宙生,吾灭万物灭。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投射。你的心境如何,你的世界就如何。
外面的事物,是心的投射
外面事物的状态、样貌,或者说,对外面事物的评判和理解,来自于心的投射。你是什么人,你看到的就是什么世界。
你让画家看一朵花,他看到的是颜色的架构,你让园丁看一朵花,他看到的是自己辛苦培育的宝贝,你让恋爱中的女人看一朵花,她感知的是爱情的甜蜜。
正所谓“君子所见无不善,小人所见无不恶也”。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投射。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齐物的观点,即万物平等,相待无异。庄子认为,万物本无区别,只是由于人们的意识和观念的不同,才产生了高低、美丑、善恶等分别。
在此,庄子揭示了物随心转的真谛。当我们改变心念,以平等之心看待万物,就会发现一切皆是美好;当我们以平静之心面对起伏,心无限就会天地宽。
你看到的世界,是你内心的全貌。稻盛和夫说:"你心中描画怎样的的蓝图,将决定你会度过怎样的余生"。所以,想要改变生活的处境,先去改变心的描绘。
心在哪里,显化就在哪里
早前,在物理届有个著名的实验,是关于波粒二象性、双缝干涉实验的。
波粒二象性说明的就是事物有两种存在状态,有时是波,相当于虚无,无任何物质体,有时是粒,相当于实打实的物质存在。
双缝干涉实验,就是来验证波粒二象性的。
当光波对着有两个缝隙的板中间照出去,对面的板上显现的是竖条纹的波光,此时呈现了波的特点,是虚无,是空。
接着,科学家在这个实验中加入了一个探测仪,你可以理解为观察者。
令科学家大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投射到对面板子上的波,竟然变成了粒子,是实实在在的物质。
简直不可思议,我不观察你,你就是波,什么也没有;当我观察你,你就变成了粒子,又成了实实在在的物质。
正应了王阳明那句经典的论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我们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你的心越是纠结在某事物上,这个事物就被无限放大,你越是不在乎,这个事情就像不存在一样。
正所谓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小了,事就大了。你的心是什么样子的,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的。越简单越快乐。
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世界就不同
外面的世界如何,取决于你的心。心境通畅的人,即使遇到困难,也可以恬淡平和。
成年人的事情,哪一件不需要你的心来把控。心稳,则天下无事。就像经文所说“善调身心,具诸解脱”。
我们来看一下一代文豪苏轼的经历。
虽然苏轼的仕途之路异常坎坷,但他的内心依旧通透豁达,超脱物外,一首“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何等的气魄!
因此,林语堂还称他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42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流放中度过。在流放的日子里,没有怨天尤人,反而在耕田、烹饪中找到了乐趣。
在下放黄州的落寞之际,他依旧可以品味人生,还研究出“东坡肉”等名菜。
正如泰戈尔所说:“如果错过月亮时,你在流泪,那你也将错过群星。”
亲爱的,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都是你自己。内心快乐,自然云淡风轻,内心繁琐,自然云雾缭绕。
就像心理学家波尔斯曾经说过:“我们以为我们活在一个四周都是玻璃的房子,我们看到的是全世界,其实我们所看到的都是自己。”